根据中心理事会的工作要求,中心鼓励建立数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交流平台,带动人工智能引领的理工医交叉前沿科学的研究。通过交流,中心旨在实现当代数学理论和方法对应用课题研究的本质帮助、产生创新性的方法和成果,并探索出一条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向应用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南京应用数学中心已有四个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心不同研究课题的交流合作,经中心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从9月份开始,中心启动理工交叉学术沙龙。沙龙每个月1-2次,由中心的工科项目组报告相关研究内容,针对研究瓶颈和困难,提出对数学理论和方法需求,中心理科项目组在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数学本质后,提出数学上可能的相关理论和解决方法,支撑工科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工科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也为理科课题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应用问题的来源。
9月17日下午,由中心常务副主任刘继军教授主持的第一场理工交叉学术沙龙在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交流活动开始前,刘继军教授向全体研究人员强调,根据中心章程和丘成桐主任的要求,中心的定位是以应用数学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要打破“唯论文”的传统认知,围绕中心设立的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共同推动理工交叉创新成果的涌现,推动具有数学理论保证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落地。
本场学术沙龙由中心“电网大数据与电力系统高性能计算”项目组负责人徐青山教授主讲,针对“电网计算中的潮流跟踪问题”及“电网数据安全的图像重构问题”,徐青山教授详细介绍了问题的物理描述、数学描述及他们在求解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数学困惑。针对徐青山教授的报告,数学课题组的刘继军教授、张振跃教授等频频发问,澄清理工交流中的相关问题,在工科机理的基础上明确问题的数学描述。通过双方的反复交流,最后确认两类问题最终数学上可以归结于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和利用已知可测量数据确定电网的结构参数问题。刘继军教授、张振跃教授等分别从正则化方法求解不适定问题,带有约束的交替迭代法等角度给出了问题数学上的建议解决方案。
中心张振跃教授、李铁香教授、王海兵教授、杨永标教授、王丽艳副教授、闫亮副教授、孙春龙博士及中心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沙龙双方交流热烈,思想火花碰撞激烈,对有效解决工科课题中的瓶颈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文章分享给好友